酒仙湖:攸县山水中的一壶陈酿
2024-11-27 15:28:08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攸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皮宇 | 作者:陈露莹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5865

在湘东连绵的群山之间,酒仙湖如同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其中。这座位于攸县境内的人工湖,原名酒埠江水库,始建于1958年,历时十余年才完全建成。湖面面积达11.2平方公里,总库容2.65亿立方米,是湖南省重要的大型水利工程。然而,酒仙湖的价值远不止于此——它既是攸县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,也是一方水土的灵魂所在,更是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壮丽画卷。

酒仙湖得名于一个美丽的传说。相传古时有一位酿酒仙人云游至此,被这里的青山绿水所吸引,于是在此定居,用甘冽的山泉酿酒。他酿出的美酒香飘十里,饮者皆醉。后来仙人离去,却将酿酒之术传授给当地百姓,为纪念这位仙人,百姓将此地称为“酒仙湖”。这个传说为这片水域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,也折射出当地悠久的酿酒文化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清晨的酒仙湖是最为迷人的。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,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,整个湖区仿佛刚刚苏醒的仙子,慵懒而妩媚。湖周群山环抱,林木葱郁,倒映在如镜的湖面上,形成虚实难辨的对称美景。偶尔有渔船划过,荡起圈圈涟漪,打破湖面的宁静,却又增添了几分生机。站在湖边,深吸一口带着水汽和草木清香的空气,顿觉心旷神怡,尘世烦忧随之消散。绕开人潮拥挤的地方,酒仙湖怎么算不上是一处小众的绝美境地呢?

酒仙湖不仅风光旖旎,更是一座生态宝库。湖区生态环境优良,水质清澈透明,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。湖中鱼类资源丰富,有鲤鱼、鲫鱼、鲢鱼等30多种鱼类栖息繁衍。湖畔林木茂盛,植被覆盖率高,是白鹭、野鸭等鸟类的天然栖息地。每年春秋两季,候鸟迁徙经过此地,成千上万的鸟儿在湖面上盘旋嬉戏,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态画卷。

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在酒仙湖畔相得益彰。湖区内有古老的庙宇、亭台楼阁点缀其间,最著名的是湖心岛上的酒仙亭。亭为六角形,飞檐翘角,古朴典雅。登亭远眺,湖光山色尽收眼底,令人顿生“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下”的感慨。湖区还保留着许多抗战时期的革命遗迹,讲述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,为这片美景平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。

酒仙湖对攸县人民而言,远不止是一处风景名胜。它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地,滋养着沿岸数十万百姓;它是灌溉枢纽,保障着万顷良田的丰收;它是电力来源,水库发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;它更是旅游胜地,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前来观光度假,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。可以说,酒仙湖是攸县人民的“母亲湖”,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。

近年来,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,攸县政府加大了对酒仙湖的保护力度。实施禁渔期制度,控制旅游开发强度,建设污水处理设施,开展植树造林活动,多措并举守护这一湖清水。同时,大力发展生态旅游,打造了环湖自行车道、观景平台、水上运动中心等设施,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,体验低碳环保的旅行方式。

夕阳西下时的酒仙湖别有一番韵味。落日余晖将湖面染成金红色,远山如黛,近水含烟,渔舟唱晚,倦鸟归林。此情此景,令人不禁想起王勃的名句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”当地的老人们喜欢在傍晚时分坐在湖边,看着熟悉的景色,回忆水库建设时万人会战的壮观场面,感慨岁月变迁和社会发展。

酒仙湖就像一壶陈年佳酿,越是品味越是醇香。它融合了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智慧汗水,凝聚着历史的记忆与时代的脉搏。每一次到访,都能发现它不同的美;每一次凝望,都能感受到它深厚的底蕴。这片水域不仅滋养着攸县的土地和人民,更滋养着人们的心灵,成为游子心中永远的乡愁,旅者记忆里难忘的风景。

离湖而去时,回望那一片碧水蓝天,忽然明白:酒仙湖之所以醉人,不仅因为它有酒的甘醇,更因为它有仙的超凡脱俗。在这片被精心呵护的水域中,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,也看到了攸县人民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定决心。酒仙湖,这壶愈陈愈香的美酒,必将随着时光的流逝,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芬芳。

责编:皮宇

来源:攸县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攸县新闻
成长ABC
攸视频
直播视频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